2019-10-05

經濟日報社論/RCEP將達陣 台灣企業何去何從

2019-10-05 經濟日報社論

東協十國和其他六國組成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將於本月12日在泰國召開部長級會議,會中可能會宣布即將完成協商及公布主要內容,並在明年完成簽署。合理預期,RCEP將會在未來一、二年生效。

RCEP會員國占台灣對外貿易將近六成,可說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如果未來這些會員國之間可以享有貿易免稅優惠,台灣產品卻要繳稅,必然會大為削弱台灣產品在這16個國家的競爭力。屆時台灣的產品不但會被排擠在外,國內外資本也可能會轉向這些國家投資,加速台灣的邊緣化。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政府應該要妥善因應。

RCEP最早是在2011年時由東協十國提出來,希望將已相互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六個國家(中日韓紐澳印)組合起來,成立一個大型的全面綜合經濟合作協定。由於其中包括中國大陸、印度兩國,再加上東協十國的人口,總人口占全球人口將近一半,將是全球人口最多的經濟合作協定。另外,RCEP會員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總量與貿易總量,約占全球的三成,市場潛力不能小覷。

過去九年多,RCEP已經進行過超過20多次的協商,大部分內容都已談完,之前主要問題卡在印度對於中國大陸的擔心。因為大陸是印度的最主要進口國與最大的赤字來源,印度若再對大陸降稅,可能會導致更多的大陸產品進入印度。最近印度終於鬆口,願意分年調降八成大陸產品的進口關稅;在印度同意之後,RCEP應該很快就可以完成協商。

與去年底生效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相比,RCEP的開放程度相對要低很多,不但關稅調降的項目較少,很多產品的關稅也未完全調降到零。而且,CPTPP的相關內容有30章,RCEP的相關規範少了很多。

雖然RCEP的開放程度較低,但對台灣而言,RCEP占台灣貿易總量59%,CPTPP只占24%;在投資方面,RCEP占台灣對外投資的65%,CPTPP只占14%。因此, RCEP對台灣的重要性遠遠超過CPTPP。

台灣是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對外貿易不但可以擴大出口,帶動國內生產,且因生產規模擴大,也可以大幅降低台灣的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更重要的是,為了要與其他國家產品競爭,台灣的企業勢必要更有生產力,所以開放市場、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就非常重要。

在馬英九總統時代,因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RCEP都還在協商之中,無法立即申請加入,要等到原始發起國家之間完成協商及正式生效後,其他國家才能在第二回合申請加入。韓國、泰國和台灣都已表明加入CPTPP的意願,如今RCEP即將完成協商及生效,相信會有更多國家申請加入,香港也已經表明加入意願。

台灣地理環境處在CPTPP和RCEP兩大陣營的中間,且與這兩大陣營的貿易與投資都非常密切,當然應該要積極申請加入,接著再強化與這些地區的經濟整合。可惜的是,過去三年多來,民進黨政府並未積極地爭取加入這些重要的多邊經濟合作協定,例如CPTPP都已生效將近一年,卻未看到政府有任何作為。

RCEP即將達陣,我國想要加入必須先克服兩個重要的問題。一個是台灣可能先得爭取和東協十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分頭成為經濟夥伴之後,這些國家才會有意願再洽談台灣加入RCEP事宜。另外一個更困難的問題是,中國大陸是RCEP的成員,依慣例新會員的加入必須獲得所有會員國的同意。換言之,如果想要大陸同意台灣加入RCEP,可能會面臨大陸要求先協商完成「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及後續的協議。

當前兩岸關係降到冰點,台灣想要加入RCEP可能是難上加難。問題是,眼看著CPTPP已正式生效,RCEP也即將生效,政府卻一籌莫展,只能放任台灣企業自已去面對這麼困難的國際經濟情勢。我們為台灣的未來感到十分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