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3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第一階段協議將治絲益棼

2019-12-22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貿易談判第一階段協議文本,總算在15日的關稅大限前底定。根據目前已知內容,中國將向美國大幅加購包含農產品在內每年2,000億美元的商品與服務,這將使得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倍增;美國則暫緩加徵中國輸美1,560億美元商品的15%關稅,並將先前9月起加徵的15%懲罰性關稅減半至7.5%。表面上看起來美國沒有什麼損失,倒是中國必須掏出大把銀子,購買用不完的美國商品,似乎是美國占了中國便宜。但在實際上,這可能使得美國在對中貿易戰的戰略鋪排橫生枝節,前景更加難料。

單純就此次的協議來看,市場第一時間即表態了並不看好:美元走跌,金價逆勢上揚,道瓊股價指數僅小漲3點。一般輿論認為,此次協議事實上並未取得很多成果。從美國政府要員的談話,也可看出一些端倪,除了財政部長米努勤表示協議非常有利於全球經濟成長外,貿易代表賴海哲強調美國並未承諾未來會降低關稅;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指出,若中國違反協議,美國可以單方面進行報復;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則表示,將看看中國人是否信守承諾。這些向來的鷹派,對這次協議並沒有什麼歡欣之情。

民主黨更不客氣地直批美國總統川普向中國投降,未讓中國做出任何結構性改革的承諾,將使美國經歷「經濟地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諷刺川普「使美國再次軟弱」,因為川普希望阻止中國成為經濟大國,然而在新協議中雖包含中國保護智財權的承諾,卻完全沒有觸及中國核心產業策略,即政府巨大的補貼網。各智庫及輿論都有類似的看法,即協議把中國產業補貼、國有企業等結構性問題留待後續討論,卻只換得中國有限讓步,中國仍保留重商主義經濟體制、持續歧視性的產業政策,犧牲貿易夥伴和全球經濟利益。

這些批評實非無的放矢。眾所皆知美國對貿易戰在乎的不僅是貿易逆差、就業等淺層議題,更重要的是質疑與挑戰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這些結構性問題涉及中國全面的產業政策、競爭政策、市場開放政策、國營企業政策、貨幣政策等層面,等於是美國打算對中國調控體制的全面開戰。

真正的問題是,中國有誠意解決美國在意的調控經濟體制嗎?就在先前的中共四中全會之中,仍持續強調在國家治理體系的13項制度優勢,也重申2035年「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時程不變,這當然是宣示未來中國仍將更加強化國家引導經濟發展的關鍵性角色,不理會美國的質疑與挑戰。

在具體的經濟議題上,四中全會所提出的政策方向中,雖然有若干符合美國期待,如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加強企業商業祕密保護、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等。但整體來看,中國對於調控經濟,還是「堅持核心、部分讓步」,對於產業政策及國營企業政策還是非常堅持,並體現在所謂「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在市場競爭中增強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這些都意味著過去「國進民退」的政策仍將持續推進,也完全與美國的期待背道而馳。

在美中第一階段協議中,看來中國還是用「能以花錢方式解決的問題都是較容易處理的」態度來面對。美國在第一階段協議中,未能一如以往地堅持以解決結構性問題為目標,卻給了中國以花錢解決問題的機會,恐怕已讓中國政府誤解花錢就好辦事、就能搞定川普政府。以中國仍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信奉調控至上、推動國進民退的事實來看,未來美中在第二、第三階段的衝撞,勢必更為激烈而難測,也為全球經濟埋下更大的陰影。美國在第一階段的便宜行事,恐怕只使得貿易戰治絲益棼、更難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