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9

經濟日報社論/地緣經濟風潮再起

2020-02-18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貿易戰開打一年多來,給世人最大的警示不僅是兩強權相爭,為全球經濟帶來強震,更點出自由貿易和投資將為全球經濟帶來絕大好處的主流經濟學立論,不再被全盤接受。同時,亦暗示美國戰略專家魯瓦克(E.Luttwak)於1990年代提出的「地緣經濟」(Geo-Economics)再度流行。

何謂「地緣經濟」?魯瓦克指出,就是大國強權間的競爭,沿用戰爭的邏輯,但以經濟與商業為對抗手段。換言之,即是國家透過經濟手段取代傳統軍事武力對敵國開戰,以達到政治目的,目前美國對中國掀起貿易戰即是例證。因為,當受益於國家資本主義的中國崛起,並挑戰美國在亞洲的軍事霸權,有關國家安全與全球經濟的辯論,已逐漸轉變為有關相對國力的爭論,並引發美國境內國家安全現實主義者(National-Security Realists)對「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的重視。

畢竟,當兩國彼此間的資訊不透明、往來不對等且互不信任的情況下,雙方會不斷地將武裝升級,以確保自身安全,這便是「安全困境」。而「安全困境」並不單有軍事上的意涵,也適用於經濟層面。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國際分工是創造經濟效益最大化的要件,但就國家安全而言,當代許多生產資本財或民間消費品的工廠都可轉為生產武器,使產業過度相互依存未必能讓世界朝向無國界全球市場邁進。相對的,產業相互依存反而是風險;尤其當一國幾乎壟斷某一產業的所有生產,其他國家便有「安全困境」之憂。所以,任何國家若不想在「安全困境」激起的經濟武力競賽中落後,就要有能力取得並維護自己最先進的製造部門。同時,更必須確保國防產業基礎的供應鏈,不設在潛在軍事對手的領土內,或侵略性第三國的境內。

由此可知,中國網通大廠華為在5G領域的強勢發展,正是觸發美國「安全困境」的關鍵。特別是華為的5G技術不僅會在商業競爭中獨強,更有滲入國防軍事領域的可能性,美國戒慎再三,其來有自。

既然「安全困境」的顧慮如此明顯,為什麼近代史上的已開發國家,在大多數時候仍支持自由貿易?主要是當強權國家擁有壓倒性的軍事力量和無可匹敵的工業領導地位時,將有一段時間可以從容面對軍事及經濟的安全困境。再者,誠如19世紀的經濟學家李斯特(F. List)所言,先進國家與落後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將有助於鎖住前者的優勢,且落後國家將處處服從主導製造、商業及海軍的強權。因此,19世紀的英國便大聲鼓吹自由貿易,但美、德兩國則看穿自由貿易理念是英國追求自我私利的宣傳,遂積極保護本國產業,免於與英國競爭,進而使美、德兩國於1900年代超過英國成為工業強國。

豈料,當美國成為全球經濟與軍事強權後,卻重蹈英國覆轍,並沉浸於對中國開放將促使其向美式資本主義臣服的美夢,輕忽了後進者將以違反市場法則方式來追趕先進國家的歷史軌跡。一如二戰後的日本、韓國、台灣也都曾運用法規、匯率操縱等非關稅手法,保護國內企業免於進口競爭,亦補貼本國出口等情形。而今日的中國則以國家資本主義推動經濟成長,加以共產政體的權力集中化,均使其「違反市場法則」及收割自由貿易果實的力量更為強大,也讓美國愈發難以招架。

如今,大夢初醒的華府政治圈已由國家安全現實主義者占上風(即使仍多少受制於華爾街及其背後的政治力),且無論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如何,美國擁抱經濟民族主義的方向都不易改變,並將製造業視為國家軍事力量的基礎,要求本國製造業留在本土以示忠誠。這一切都顯示地緣經濟風潮將再起,美中貿易戰也只是地緣經濟爭戰的開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