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資通訊產業不確定性升高
2020-05-24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已經很久沒出現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歐美多數國家疫情也逐漸走出高峰,邁向重啟經濟之路。疫情後,我們將面對一個怎麼樣的經濟世界?資訊電子業是台灣主要產業,占我國出口總額四成,台股加權指數成分股的五成以上,是台灣經濟的重中之重。加上近日美國對華為的嚴格供給管制,打亂我國相關產業布局。瞭解2020的電子業展望,是政府與企業的重要功課。
日本重量級半導體產業專家南川明,接受日本電子業專業媒體專訪,分析疫情後2020年的全球電子業展望。南川明評估,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電子業的生產將比去年減少7.7%。這樣的衰退接近2008年金融海嘯對於全球電子業的影響,當年是減產8.7%。南川預估2020的全球半導體設備投資,將會比去年減少2%。在過去數月,三星電子已經變更西安第二工廠的3D-NAND生產計畫,而台積電3奈米試產線裝設,也因歐美疫情影響,供應商無法如期交貨,原訂6月裝機被迫延後至10月,南科18廠試產線投產恐怕被迫延後至少一季。而就市場展望而言,疫情導致各國失業者急速增加,消費者支出減,手機銷售低迷,尤其大陸市場,3月底開始,日本的半導體業者來自中國訂單進入急凍狀態。
儘管2020全球電子業不管是生產面還是消費面,都將是負成長,但對於電子業的發展還是樂觀,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首先疫情帶來宅經濟蓬勃發展,相關電子產業業績旺盛。疫情期間,因為居家工作、遠距教學與會議等需求,日本的網路資訊流動量成長20%,歐美國家甚至有超過30%的成長。宅經濟帶動筆電、平板、網路設備與相關零組件的急單效應。而各網路巨擘企業,如Amazon、Netflix等都在積極擴建資料中心。如前述,儘管三星放慢用於智慧手機生產NAND Flash記憶體西安工廠的投資計畫,但是生產資料中心用DRAM的韓國平澤工廠,投資案則是照原訂計畫走,由此可以看出,疫情下資料中心建設所帶來的硬需求。
南川明樂觀的第二個理由是,儘管疫情延緩今年5G產業的需求,但需求只是延後並沒有消失。南川分析過去十年間,凡是因為景氣衰退使得半導體需求減少,隔年就會出現爆發性成長。金融海嘯使得2009年景氣低迷,但是2010年的景氣反轉,讓半導體市場在當年有三成的成長。同樣的,2016年全球景氣滑落,但2017年之後是兩年的半導體好景氣。因此,南川預測,2020年經濟受疫情的影響愈大,2021年電子業的反彈就會愈高。
研究機構IC Insights在4月下旬所做的全球記憶體市場評估,也有一致的看法。在疫情爆發之前,這家機構樂觀預測今年記憶體市場,將因5G產業崛起而強勁增長14%,但受疫情影響,今年記憶體市場將與去年持平,約1,104億美元。未來兩年將恢復成長,2021年估成長21%,2022年再成長29%。
綜合前面討論,2020年的全球與台灣電子業,大致上可以區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疫情下宅經濟的受益企業,另外一種是在生產或者消費面上,因為疫情而被迫負成長的企業。而對負成長的企業而言,2020年將是先蹲後跳的一年,因為疫情被壓抑的需求,將會在2021年一口氣爆發。
此外,近日美國宣布供貨華為的海外企業,只要有使用到美國科技,都必須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才能出貨,這將會為我國2020電子業帶來隱憂。儘管美國沒有明文禁止台企提供半導體給華為,但是許可制度帶來高度不確定性。以2018年美國商務部對中興通訊的出口禁令為例,從4月禁令開始到美中協商後的7月解禁,中興實際上有三個月陷入無法營運的狀態。料敵從嚴,在美中科技戰升溫的情況下,2020年內可能出現,有數個月無法供貨給華為的營運風險,台企必須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