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3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角力 全球面臨「危險十年」

2021-03-23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角力,全球受影響。 美聯社
美中角力,全球受影響。 美聯社
 

拜登就任後,美中高層首度會談,日前在阿拉斯加舉行兩天。雙方在會中火爆交鋒,激烈互嗆;次日未發表聯合聲明就草草落幕。美中兩大國的角力,從川普延伸到拜登政府,戰況從明爭到暗鬥,難分難解,但從近來一些脈絡,或可研判未來發展趨勢。

 

以正迎面而來的新世紀20年代為例,首要關注的將是美國、中國、歐洲乃至全球未來的走勢,及前三者彼此的互動關係,尤其是中、美之間。

 

被視為「中國通」的澳洲前總理陸克文指出,整個2020年代,對中國和美國而言都是關鍵時刻。美中在經濟和科技方面的實力將前所未有地接近,這對雙方、亞洲甚至全球而言,都將是「危險的十年」。

 

借用「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美國作為一個已有一個世紀左右的老大,正面對著一個來勢洶洶、雄心勃勃的老二中國在後面追趕,隨著雙方差距的快速縮小,焦慮的老大必會想方設法對付老二,甚至把老二往死裡打,欲去之而後安;另一方面,新興崛起的中國終將發現即使想要做個安份的老二也未必可得,因而也會被逼得只有一個選擇,跟老大拚一死活,此即「危險的十年」之邏輯。危險,不單是指中與美,也指亞洲及全球。

 

我們或可從三個角度對20年代的大形勢作一觀察。首先,就美國本身來看,它經濟上最大的機遇或挑戰取決於跟中國的科技戰能否勝出;除此之外,美國在經濟金融(巨大寬鬆政策與負債下的積累風險)、社會(持續惡化的貧富問題及種族矛盾)及政治(近乎一半對一半的民粹對立)各方面的困境均很難解,凡此均將弱化其霸權地位。

 

其次,未來十年的最大概率事件將是中國GDP超過美國成全球第一,對於一個已在GDP寶座上稱霸了一個多世紀的美國,這將造成多大心理衝擊有待觀察;同時還可以預期的是,美中雙雄在西太平洋尤其是第一島鏈的交鋒將日趨激烈,台灣及台海現狀能否維持充滿了懸念。

 

與此同時,儘管美國極力阻擾,但通過RCEP及一帶一路,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亞太經貿網絡將逐漸形成,美國用心建構、旨在壓制中國的戰略布局(美、日、澳、印四邊)能否有效運作也值得觀察。

 

最後,從全球角度看。首先是美中與歐的關係。英國雖然退出了歐盟,但也正因為如此,讓歐洲減少了來自美國通過英國對歐洲的影響與牽絆,加上美歐之間原本存在的利益分歧,歐洲的主體性與自主性將會強化,是否因此會鬆動自二戰以來的大西洋格局值得觀察。順著這個脈絡,中、歐關係的強化幾乎也是必然的趨勢,2020年末雙方簽訂的投資協定即傳達出了清晰的信息,在此之前,更早已有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及亞投行,獲得了歐洲積極的回應;近年來,中、歐班列大幅增長,讓「絲綢之路經濟帶」從抽象化為具體。

 

與此同時,長期以來,由於美國的霸權主義及美國國際影響力的式微,上世紀二戰結束以來由美國一手打造的國際體系與秩序,從聯合國、IMF、WTO、WHO,到以美國作為國際貨幣的全球金融體系,也都呈現出鬆動與弱化現象,以致於愈來愈難以應付全球性的挑戰與問題,諸如貿易保護主義、氣候、能源、疫病、糧食、網絡安全、恐怖主義、核不擴散等等,都缺乏一個有效能的國際體系來加以處理,美國作為全球領導者的能力、威望與道德,均開始受到普遍而強烈的質疑。

 

綜合以上分析,全球面對著正迎面而來的20年代,是一個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及高度衝擊性的年代。對美國而言,危機似乎大於機遇,對歐洲而言,危機與機遇並存,對中國及亞洲而言,機遇似乎大過危機;與此同時,一個新的國際秩序似已在胎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