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3

經濟日報社論/有大格局 才能茁壯金融市場

2021-05-13  經濟日報社論
記者蘇健忠╱攝影台股示意圖。記者蘇健忠╱攝影
記者蘇健忠╱攝影台股示意圖。記者蘇健忠╱攝影
 

近來檢討「當沖降稅」的聲浪不斷。目前股市當沖降稅(證交稅稅率從千分之3降為千分之1.5)在今年底到期,而政府是傾向再延長五年。然而許多社會賢達批評,政府鼓勵短線交易的當沖,是把台股搞成賭場、政府抽頭爽賺稅金,卻無視投機風氣盛行;也有財經名嘴批評,近來台股震盪幅度擴大,這都是年輕人愛當沖惹的禍。然而,這些聲音都忽略了當沖交易有「造市者」的重大意義。

 

批評年輕人愛當沖,讓台股跌幅擴大的論調,我們認為這只是找代罪羔羊,並不厚道。台股從去年3月低點的8,523點,一路往上攀爬,到上個月最高的17,709點,一年內漲幅近兩倍的飆升過程中,沒有人提當沖資金助攻,現在股市進入整理階段,名嘴們推薦的個股漲不上去,這才跳出來抱怨都是年輕人愛當沖惹的禍,這樣的批評有失公允。

 

關於社會賢達認為當沖降稅,等於是政府變相鼓勵短線炒作,不利長期投資風氣形成。我們認為這樣的擔憂是有道理的,畢竟巴菲特等投資大師已經明確告訴世人,選擇有競爭力的企業並長期持有,才是股市致富的王道。

 

儘管如此,以壯大台灣金融市場的角度,我們還是支持政府繼續延長當沖降稅,但是為了避免政府只支持短線交易的錯誤印象,建議政府也要給予長期持有者,類似或者是更佳的優惠,例如持有股票超過五年以上者,售出時證交稅可以降至千分之1。

 

為何當沖降稅可以壯大台灣金融市場?重點在於成交量,巨額交易量能夠增加台股的國際能見度。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當沖的助攻下,台股在暌違15年之後,在上個月再度交易量超過香港。台股在1997年香港回歸時,日成交量是港股五倍左右,但在2006年起,港股受惠滬港通及深港通,成交量三級跳,此後台股交易量看不到港股的車尾燈。

 

但是隨著中美貿易戰帶來台商人潮與錢潮回流,新冠疫情下台灣防疫得當,電子業出口火紅,龍頭台積電的製程工藝成為世界王者等利多,帶動股市攀升至萬七的歷史高點,交易量再度超越港股,台股的國際能見度發光。

 

台股的交易量要夠大,外資才會更願意進入台灣市場;如果台股的交易量只是一個小港口規模,那巨輪級外資是不可能靠岸台灣,去承受擱淺(股市流動性不足)的風險。幾年前台股當沖的比例不到一成,而今已經成長到三成以上、甚至在爆天量的交易日高達六成,成為推高台股交易量的重要動能。這個動能得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擴大交易量,有活化金融市場流動性,吸引包括外資等更多參與者加入,暢通企業融資管道等正面效益,在國際上例如英國與韓國對於擴大交易量的造市者,像是玩當沖的高頻交易,都給予租稅或手續費的優惠。我們政府的當沖優惠不算是特例。

 

至於很多散戶抱怨當沖害得他們投資的個股跌得亂七八糟,這說法並不正確,台股有漲跌停10%的限制,當沖並無法突破這個限制。再者,當沖其實是對散戶有幫助的。任何股市老手都知道,股市最可怕的不是下跌,而是無量下跌,這會讓散戶根本無法脫手。而當沖有助於增加股市流動性,減少無量下跌的機會。

 

目前諸多對於當沖的批評,最主要根源是格局的問題。當今全球主要股市,如美國或者是日本,當沖的比例都是高達四­、五成。台股的當沖才剛起步不久,從幾年前的一成,成長到目前的三成。對於習慣以前台股運作方式的投資人,暫時無法適應新時代的到來,但時代演變,台股將來有一天也許會像紐約、或者東京股市一般,成為世界重要金融市場的一環,我們的交易量還有很大的再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