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4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版「製造2025」 衝著大陸來

2021-06-04  經濟日報社論

一項為了抗衡來自中國大陸愈來愈大競爭壓力的法案,在美國參議院朝著最終通過又邁進了一步。參議院5月17日以86對11票壓倒性的結果,通過《無盡邊疆法(The Endless  Frontier Act)》,預料最終能得到兩黨支持完成立法,白宮也表示支持。

《無盡邊疆法》要求美國政府在五年內投入1,000億美元,用於投資基礎和先進科技研究、研究成果商業化,以及重要科技領域的教育和訓練計畫,包括人工智能、半導體、量子計算、先進通訊、生物科技與先進能源等。法案另將撥款100億美元給指定的至少十個區域科技中樞,制定供應鏈危機因應計畫,解決諸如衝擊汽車生產的半導體晶片短缺等問題。

法案提案人、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表示,數十年來聯邦政府對科學與技術的投資不足,損害美國在全球經濟的領導地位。舒默形容該法案是美國對科學、技術「千載難逢」的投資,他說美國只有兩個選擇,「要不就是一個由中國來決定5G、AI和量子計算規則的世界,要不就是我們可以確保美國得以捷足先登。」

從總金額高達1,100億美元來看,美國這回下了大決心要在與中國的科技戰中取得上風。美中科技戰自川普總統就任未久之後開打,重點打擊對象先是中國中興,接著是華為,手段並非光明磊落,中興、華為受創甚巨。但包括高通在內的一些美國高科技公司同樣遭殃,逼得川普一延再延對華為的制裁期限。這個1.0階段,看來是兩敗俱傷。

拜登上台之後改變戰術。原本美國對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頗為不滿,認為明顯違反市場經濟的競爭原則,並據此對中國採取包括關稅在內的諸多制裁手段。未料時移勢易,美國眼見科技戰1.0未占上風,也深知中國近年來科技實力的快速增長,明顯與政府的政策支持有關,於是東施效顰,此即為《無盡邊疆法》的立法動機與背景。

美國政府以1,100億美元支持科研機構、學校、企業在高科技領域上的研究與製造,並以五年為目標,正巧也是截至2025年,有若一個活脫脫的美國版「製造2025」;美國版與中國版的「製造2025」對決,意味著美中科技戰正式進入2.0階段。

貿易戰、投資戰、科技戰等,都是美中世紀大博弈的組成部分。圍棋博弈,講究爭先,先發制人。但這些年來,觀察美中博弈,美國似多為後手。例如中國在習近平上台之後提出「一帶一路」,美國吃味,拒絕參加,還干擾他國參加,並以所謂「債務陷阱」譏諷一帶一路;怎料拜登總統上台之後,意識到基礎建設投資的重要,也想號召各國來搞一個所謂的「價值(或民主)一帶一路」,這即是後手。《無盡邊疆法》又是一個例子,幾乎照套「中國製造2025」的路子,不知當時批評中國大陸者如今又何詞以對。

說到底,美國今日拷貝中國的何止是一些政策或方案,根本已經觸及到了深層次的經濟體制。美國立國以來即堅持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堅信市場經濟能優化資源配置,還提升到一個價值的道德高度,並據以批評及否定任何非市場經濟的經濟體制,尤其是中國。

中國經濟體制確實走過一段錯誤的冤枉路,但在1979年鄧小平改革開放後即走出了誤區,現在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本質上是市場經濟加政府職能再加國企的綜合,既有市場經濟的效率優點,又有政府職能及國企在戰略角色上的發揮。如今《無盡邊疆法》顯然開始重視政府職能的作用,應該說是美國的進步,但顯然美國並未意識到國企在中國特色體制中的作用,所以美中科技戰2.0會有什麼結果?誰能最終勝出?引人關注。但無論如何,美中世紀大博弈能走上體制的競爭,總是值得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