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4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促進共同富裕的風險與挑戰

2021-08-23 經濟日報社論
習近平今年7月1日在中共百周年黨慶上重申,要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新華社
習近平今年7月1日在中共百周年黨慶上重申,要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新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拋出要以促進共同富裕作為第二個百年(2049建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再度以鮮明的中國特色,宣示中國將從過去40年的「先富起來」進入到「共同富裕」階段。雖然中共看來壯志滿滿,信心十足,但我們卻看到不少計畫趕不上變化的風險與挑戰。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盤點整頓」力道不斷加強。從房產、金融、網路到補教遊戲,範圍愈來愈廣,讓市場震盪頻頻。去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將加強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納入重點工作,市場經營環境變天似乎已有共識,但下一個整頓誰則人心惶惶,美國等西方國家資本市場也發出警語,呼籲投資人提高警覺。
 

治理這些富可敵國的民營巨頭背後原因,總有官方說法與民間謠傳二個版本。過去半年傳出的理由,從確保執政權威、強化網路安全到加速與美國資本脫鉤不一而足。對於官方原因,上周習近平於中央財經委員會宣布以「促進共同富裕」作為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了比較清晰的架構脈絡;接下來的各類整頓,應該都會跟共同富裕目標有關。
 

中共在今年7月建黨百年會議上,宣布達成了脫離貧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而第二個百年目標的第一階段,按照進度是要在2035年間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所謂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指達到「經濟繁榮、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會和諧」境界。由此觀察,促進共同富裕既具備達成繁榮、和諧的功能,同時可收確保公有制主體及執政權威的效果,是合理的選項。

1985年鄧小平提出「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策略,40年後沿海省份加上「北上廣深」四大都會,人均所得已超過世界銀行所定義高所得國家(1.2萬美元)門檻,但不少內陸省份則還距離遙遠。富裕地區的分配也嚴重不均,國際常用的基尼係數超過38(台、日、韓平均在32-34之間),況且中國有眾多未納入統計的地下所得,因此實際情況要更加嚴重。

應該沒有社會不希望共同富裕,畢竟多數國家都有高所得集中、財富分配失衡的問題,但中國共同富裕政策的擔憂不在方向,而來自於手段。
 

第一個擔憂來自於中共執政初期「鬥地主」的記憶,擔心中共為了鞏固統治要走回頭路。固然習近平表示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只要是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於創業而致富者都會受到鼓勵,但也意味著「先富起來」思維下各種模糊空間也將消失,那些不勞而獲,以錢賺錢,遊走法律邊緣(包含走在法律之前)的行為,都是可能的整頓對象。
 

第二個擔憂來自於所得重分配的方式。1985年鄧小平就已提到先富者跟先富地區,有帶動和幫助落後地區的義務。習近平提到將以教育、公平環境等確保社會流動管道暢通,形成人人致富的環境(近期市場壟斷及補教改革,確實符合此一脈絡),但另一方面也強調要「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更要構建初次(市場分配)、再分配(稅收等政府分配)、三次分配(道德分配)制度,充滿變數及不確定性。特別是高所得要如何「調節」?非法所得要如何取締?而所謂以道德分配所得要如何落實,更是不易想像,也因為有很多政治操作空間而更難以研判。

總之,中國走向均富的計畫,主軸在把餅做大,但也要整治少數人裝了太多餅在口袋的問題。此一方向有其道理,鄧小平更於40年前就已預告,但數十年結構要調整,要改革既得利益,衝突及動盪難以避免,投資經營變數遽增,加上與西方世界關係也進入新的對抗階段,挑戰艱鉅,對中國大陸甚至全是世界都影響重大,需要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