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5

經濟日報社論/俄烏戰爭膠著 「去美元化」漸成形

 
俄烏戰爭自2月24日開打以來,迄今將近三個月,戰爭膠著,對全球的經濟、金融、物價也發生了巨大衝擊,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或許是對美元的影響。本報系資料照
俄烏戰爭自2月24日開打以來,迄今將近三個月,戰爭膠著,對全球的經濟、金融、物價也發生了巨大衝擊,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或許是對美元的影響。本報系資料照

俄烏戰爭自2月24日開打以來,迄今將近三個月,戰爭膠著,影響面也日益擴大,對全球權力格局的深遠影響在持續發酵之中。另一方面,對全球的經濟、金融、物價也發生了巨大衝擊,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或許是對美元的影響。

第一個,是盧布結算令帶來的有關「硬通貨」的概念。俄烏之戰開打不久,美國就祭出了號稱「金融核彈」的制裁,將俄羅斯銀行剔除在SWIFT之外,並凍結俄羅斯多達6,000億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卻考慮到歐洲在天然氣等能源對俄羅斯的巨大依賴,開了一個口,允許歐、俄之間繼續進行能源貿易。

美國此一制裁,立刻重擊盧布,盧布匯價從原本1美元兌80盧布,一下子貶到了130甚至一度150盧布。俄羅斯總統普亭為了反制宣布盧布結算令,從4月開始,凡向俄購買天然氣等能源必須以盧布結算,此一對策讓盧布開始反彈,最近大幅回升到1美元兌60盧布,匯價甚至還超越了美國制裁前的水平。這個現象帶來了所謂「硬通貨」的概念,「硬」通貨者,貨幣須以「實」而非以「虛」為基礎也。這個硬通貨現象,其實早已有之,上個世紀石油危機後的石油美元也同樣是一種硬通貨;更早,則是黃金。

美元作為一種國際貨幣始自1944年的布列敦森林會議,而美國之所以能說服各國接受以美元作為國際貨幣,也正是因為美國作出了美元發行100%以黃金作為準備的承諾。持有美元即可兌換等值黃金,十足金本位,當然十足取信於人。之後,美國敦促沙烏地阿拉伯等油國以美元進行石油交易,此即石油美元。石油為必需品,各國為購買石油就必須先持有美元,美元也因此常保其國際貨幣的尊榮地位。但此一形勢在俄烏戰爭開打之後也出現了變化,這就是第二個現象,石油與美元開始脫鉤了。

俄烏戰爭開打導致石油價格暴漲,這對本已受困於通貨膨脹的美國猶如火上加油,美國與一眾油國的緊密關係不再,卻跟美國已不再是石油需求大國反而是油氣輸出大國,美國與油國彼此已形成競爭對手有關。

總之,美國已難令油國堅持石油貿易必須以美元結算了,俄烏開戰之後,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在內的海灣油國,還有伊朗、俄羅斯等大油國對中國出口之石油,部分改以人民幣計價結算,這多少又跟接下來的第三個現象有關了。

前文提及美國發動,許多歐洲國家跟進加入的對俄制裁,除了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將俄羅斯銀行剔除於SWIFT之外,難以想像的,竟然還有不少國家沒收了俄羅斯的美元資產,甚至豪車豪產,此等完全違反資本主義尊重及保障私有財產權的行為,除了令國際社會瞠目結舌外,更讓所有持有巨額美元資產的國家、企業、富豪感到不安,不得不對資產進行重新配置,盡量減少美元部位,改持其他資產,此即「去美元化」現象。

長久以來,美國作為全球首號強國,重要基礎之一即是美元霸權;美元之所以能成為美國的霸權工具,是因為美元幾乎是世界上唯一的國際通貨;而美元之所以被國際所信任及接受,一開始是因為美國信守金本位體制下美元與黃金掛鉤的承諾;後來則是在美國設計下的必須以美元進行石油貿易的石油美元體制,再後來,則是靠美國持續作為全球最強大國家的政府信用。

然而,隨著美國金融當局不斷量化寬鬆(QE),濫印鈔票,及美國與中東油國關係出現了結構性變化,美元霸權的基礎早已鬆動,這次俄烏戰爭帶來的兩種效應,及美元與石油脫鉤和逐漸明顯的「去美元化」現象,將對美元霸權造成何種衝擊與影響,甚至再進一步,如何牽動到國際權力結構的變化,在在令人高度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