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2

經濟/G20峰會 中美德大角力

2017-07-12 經濟日報社論
  •  

20國集團(G20)峰會日前在德國漢堡落幕,各國領袖針對經濟、金融、貿易、氣候多條陣線交鋒,不過《金融時報》報導,這次的G20峰會,其實是美國總統川普、德國總理梅克爾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競逐全球領導地位的賽場。此一評論觀點相當到位,且讓我們從習近平在峰會中發表的關於世界經濟形勢的講話談起。

習近平在題為《堅持開放包容推動聯動增長》的演講中針對當前全球經濟提出四點看法與建議:

一、全球應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大方向。因為只有開放,也就是全球化,才能帶來更多的貿易及投資,進而促進更高的經濟增長。

二、全球應共同為世界經濟增長發掘新動力。這個動力首先來自創新。

三、全球各國要攜手使世界經濟增長更加包容。處理好公平與效率、資本和勞動、技術與就業的矛盾,要繼續把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有機結合起來。

四、全球應繼續完善經濟治理。特別應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改革國際金融機構、完善國際金融監管。

習近平還提到不久前在中國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特別提出全球治理的「五通」新理念,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及民心相通,並以此期許G20峰會的努力與成就。

去年的G20峰會在中國杭州舉行。從杭州峰會到今年元月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到今年5月中國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再到這一次G20漢堡峰會,習近平對全球經濟發展的看法與主張一以貫之:

首先,堅持對經濟全球化的肯定。認為全球化應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唯一正確選擇;與此同時,不迴避及正視全球化帶來的相關麻煩與困擾。「一帶一路」的倡議正是中國針對21世紀的全球治理,從「坐而言」到「起而行」。

回顧九年前G20峰會誕生的背景,當時(2008年)全球爆發世紀金融海嘯,全球主要機構如IMF及G7等,全都束手無策,一陣倉惶中,乃匆匆將G20財長峰會升格為G20峰會,並於當年11月舉行了第一次會議。G20峰會的誕生因而有三個特質:(1)針對及因應全球化所帶來的問題;(2)在原有的機制無能為力下必須建構一個包括中國在內的新機制;(3)短期任務在於化解極可能惡化為世紀大蕭條的金融危機。

過去九年,一眾發達國家在持續擴張性的量寬(QE)貨幣政策下,雖然避免了經濟大蕭條的出現,但也埋下了日後可能爆發新一輪危機的種子。更值得關切的是,導致全球經濟陷入長期「L」型發展的結構性因素──即全球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情況並未得到矯正,甚至還因長期大範圍的QE政策進一步惡化。

就在此刻,一向高舉全球化大旗的美國,在總統川普上台之後,開始揚棄了全球化,重回保護主義,全球經濟因此正走到了十字路口,這也意味著發展了才九年的G20峰會也正走到了十字路口。一股質疑全球化、棄守全球化甚至反對全球化的力量被美國主導,一股肯定全球化、堅持全球化並主張完善全球化的力量由中國主導。對中國而言,幸而吾道不孤,出現了另一西方大國德國的力挺。這即是《金融時報》看到及描繪的場景。

然而這或許只是本屆G20峰會的一個面相。世局錯綜複雜,各國在各個不同問題上的態度、立場及選擇也因此有不同、有一致、有矛盾、有合作。比如在朝鮮核武問題上,中美之間既有合作又有分歧,在IS問題上,美俄之間既有合作又有分歧,在一帶一路問題上,中印、中日、中美,也是既有合作又有分歧。

總括言之,G20成員彼此之間存在著諸多合縱與連橫,但無疑,中、美 、俄、德之間的博弈還是最受關注及影響最為深遠的,而其中,從杭州到漢堡,觀察G20峰會的氣象,中與德這一對最新的G2關係,或許是一個最值得關注的新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