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0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權力板塊位移 2018只是起點

2018-01-23   經濟日報 本報訊

美國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發表2018年十大風險預測報告,點出今年最大風險就是中國正試圖填補美國留下的權力真空,成為全球領導者。

歐亞集團被認為是系統地把政治學引入華爾街的領航者,每年初公布該年全球十大風險,去年榜首是,美國在新總統川普帶領下,強調美國優先,退守國際議題所形成的「孤立的美國」,與今年榜首─中國在全球拓展其領導地位的「進取的中國」。兩者不僅息息相關,且存在著鮮明的對照。

對於何以出現此等「你退,我進」的新形勢,歐亞集團主席、著名政治學者布雷默說,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繼毛澤東、鄧小平後,近代中國最強勢的領導人,另方面川普則是美國現代史上最弱勢的領導人。一強一弱,就導致了一進一退。

一強一弱一進一退的下一步,極可能導致全球秩序的重組。這也正是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總裁哈斯(Richard Haass)在他的新書《失序時代──全球舊秩序的崩潰與新秩序的重塑》中,最關心及探討的課題。理論上,全球秩序一旦進行重組,其最終結果必然就是全球權力板塊的位移,所謂位移,或將同時體現在幾個不同的層次,比如,從西方世界向東方世界的位移;從美國勢力向中國勢力的位移;從中國外緣地緣板塊向以中國為核心的地緣板塊的位移。

布雷默與哈斯的觀察與分析基本是正確的,但或許還可以作更深入探究。那就是除了與兩國領導人的正好「一弱、一強」有關外,更與中、美兩國綜合國力運勢的不同有關。甚至可以說,在相當程度上,中、美兩國綜合國力運勢的差異才是當前中、美兩國領導人分別採取強勢與弱勢作為的主要背景。所以,這「一進一退」,表面看,固與中、美兩國領導人的強勢與弱勢有關,核心的,卻是更多地反映了中、美兩國綜合國力的長與消。

最近聯合國投票呈現的「14:1」與「128:8」的結果即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針對川普宣稱「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聯合國安理會討論了一份由埃及起草、旨在推翻美國主張的決議,表決結果14票贊成,美國1票反對。

未久,在聯合國大會中,也討論了一份由阿拉伯世界提出性質雷同的決議,表決結果128票贊成,八國反對,美國只得到七國支持,這七國幾乎全是如諾魯等急需美國經援的中小型國家。結果一出,西方媒體宣稱,美國一呼百諾的態勢已然不再!這正是「一葉知秋」。

美國的運勢真的就要進入秋天了嗎?也許還不至於太快,但一些現象和指標還是值得注意。

──國際形象。美國國際形象由美國作為一個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及國際道德的捍衛者,演變成被質疑為國際秩序的破壞者及國際道德的退縮者,其來已久,只是在川普上任之後,才由隱而顯而已;與此對照的則是中國捍衛全球化,主張人類命運共同體及倡導一帶一路。

──國家效率。國家效率主要表現在長期發展戰略的規劃能力,政策的設計、運作與執行能力,及自我糾錯的矯正能力等方面,美國作為一個老牌強國,似乎已漸遜於中國。

──GDP。以目前趨勢看,2030年前後,中國將超過美國,並極可能逐步拉大差距。情況一如2010年時中國GDP超過日本,不過八年之後的今天,日本只是中國的四成。

──科技力。在諸多領域,中國已從早先的嚴重落後,到急起直追到彎道超車,到現在已在不少項目與指標上位居世界領先地位。美國比中國目前還保持明顯優勢的主要為軍事力與貨幣力,但雙方差距也在持續縮小之中。

有理由判斷,在今後大約不長的時間中,中國的綜合國力終將與美國由逐漸接近而比肩然後甚至超越。從美國的角度看,視之為巨大風險,也可以理解,但2018年應該只是一個起點。當然要美國自己正在走向衰退並不容易,重要的是,包括台灣在內的所有國際社會成員要能判斷及看清這樣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