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6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應正視景氣下滑的警訊

2018-08-06 經濟日報社論

國發會日前公布最新的6月份景氣對策燈號指標,燈號由原本代表景氣平順的綠燈,轉為具有警示的黃藍燈,這是今年1月以來再次出現的黃藍燈。雖然國發會表示,這次燈號的改變應該只是暫時性的,因為傳統上8、9月台灣的出口就會轉強,景氣將會再度變好,呼籲國人不必過度緊張。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次景氣分數變化,有兩個地方值得特別提出來說明。

第一個是這次的景氣分數由5月的29分,大幅下滑到6月的22分,這是非常大的降幅;第二,在九個指標中,有六個指標都下滑,包括M1B、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銷售指數、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出口、批發零售餐飲營業額等;其他三個指數則維持平盤,沒有任何一個指標是改善的。由於三分之二的指數同時下滑,讓人不禁擔心,這次景氣燈號大幅下滑,真的只是暫時性的嗎?還是台灣景氣反轉的開始?加上美中貿易大戰升高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政府對於景氣走勢應該要更小心因應。

雖然蔡英文總統說,最近台灣經濟表現是20年來的最佳表現,但是真正瞭解台灣經濟的人,可能很難同意這種說法。暫且不論蔡總統過去兩年任內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遠低於前面的三位總統,就算是今年以來的台灣經濟表現,仍然有很多隱憂。首先,主計總處最新估計,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為2.60%,略低於去年的2.86%,而且主計總處估計今年第3、4季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2.33%和2.03%,也就是說,主計總處其實並不看好下半年的景氣,主要是預期受到美中貿易戰及國際景氣的影響,對於下半年的看法比較悲觀。

其次,受到美中貿易戰爭的影響,台灣外貿部門已經受到一些衝擊。一個是外銷訂單成長率突然由5月的11.7%掉到6月的-0.1%,這麼大幅度的下滑,應該與美中貿易戰爭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關。由於預期雙方出口商品將被課徵高關稅,部分企業擔心未來生產過多而成為存貨,許多業者開始減少進貨與生產,這可能是造成訂單減少的重要理由之一。

問題是,這些因為預期貿易戰爭而採行的減單動作,會是短期的嗎?還是會延續下去?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沒有人能夠準確地預期美國總統川普的真正想法,其至美中貿易戰爭還有繼續升溫的現象,更令企業惶惶不安。

美中雙方之前已經分別宣示加碼調高關稅及提出反制措施,川普8月1日又指示貿易代表賴海哲(RobertLighthizer),考慮把對總值2,00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的關稅稅率,從10%提高到25%。中國商務部3日則公告,將對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的美國貨,加徵5%至25%不等的關稅。如果雙方都依宣示而課稅的話,不但不利雙方貿易,而且對周邊國家都將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中、美是台灣最大及第二大的貿易夥伴,這二大貿易夥伴打架,台灣的經濟自然首當其衝。

第三,自去年以來,國內經濟的表現一直很差,下半年的情況可能同樣地不樂觀,其中年改7月啟動,退休和即將退休軍公教人員的消費,勢必將大幅縮水,加上觀光產業受陸客減少而早已奄奄一息,其實6月批發零售餐飲的成長已經不如預期,下半年的民間消費可能更難樂觀,加上國內「五缺」問題始終無法有效解決,國內資本形成與外人來台投資都處於低檔,完全無法拉動國內經濟的表現。

總之,從這一次國發會公布的景氣對策指標大幅且全面下滑來看,我們認為台灣經濟可能正走向反轉衰退的開始,政府部門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一方面要針對美中貿易戰爭可能產生的影響做全面評估,另一方面,對於一些重大公共工程的支出,應該要確保能順利而即時地推出,以彌補民間投資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