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爭霸下的詭譎局勢
2018-08-09 經濟日報社論中共中央日前召開政治局會議,主題是「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在當前特殊複雜的內外形勢下,中國大陸執政當局作出的判斷與結論當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其中最受關注的有兩點,一是對經濟政治的總體判斷是「穩中有變」;二是強調「六個穩」,即穩就業、穩投資、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預期。這兩個訊息,顯然與近來美國川普政府對中國採取的一連串政策有關。
整理歸納一下,川普總統除了認為TPP對美國弊多於利宣布退出之外,歐巴馬執政時期針對中國的「重返亞太」及「亞太再平衡」戰略,川普不但未有太大變動,反而還變本加厲,迄目前為止,美國針對中國已然啟動的就有:貿易戰、科技戰、投資戰;打出的有朝鮮牌、台灣牌、南海牌;及宣布旨在取代重返亞太的「印太大戰略」;與此同時,還退出伊核協定加強對伊朗的制裁,及在外交上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後兩者,直接間接都與打擊人民幣國際化有關,因為俄國與伊朗這兩大產油國不久前都接受中國以人民幣來購買石油。
總的看來,川普政府連番出招,且招式凌厲,這也正是中共執政當局所看到的「穩中有變」,並因此強調「六個穩」的形勢背景。如何解讀川普當局的用意與動機?說到底,就是所謂的「修昔底德矛盾」,也就是老大老二之間的矛盾。
回溯來看,美國防範中國,把中國視作潛在對手,始自於2001年上台執政的小布希政府,當時中國GDP在全球的排名已自1978年改革開放之始的第15位迅速上升到2000年的第六位,到歐巴馬上台後未久,2010年中國GDP就超過了日本位居全球第二,從此開始,中美兩國就雙雙掉入了「修昔底德陷阱」,出現了愈來愈尖銳的老大老二矛盾,這也充分解釋了為何歐巴馬執政不久即展開了針對中國的「重返亞太」大戰略。重返亞太戰略雖然從經濟(TPP)、政治(在中國周邊構築成一個地緣包圍圈)及軍事(部署美國全球軍力的60%於西太平洋,特別是第一島鏈)三個方面不斷加強對中國施壓,但顯然並未能有效遏制住中國持續快速崛起的勢頭,無論經濟力、科技力、軍事力乃至國際影響力,跟美國的距離仍在不斷拉近之中,讓稱霸已逾一個世紀的美國感受到愈來愈大的壓力與焦慮,這也正是川普在競選時打出「讓美國再度強大」口號的時代背景,也是這一段期間以來美國使出渾身解數對付中國的解釋。但打貿易戰、投資戰、科技戰就真能壓制住中國,紓解老大老二之間的尖銳矛盾嗎?這就要從戰術與戰略兩個角度來分理解了。
從戰略角度看,老大要排除老二對它的挑戰與威脅,最徹底的辦法就是戰爭,這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提出「修昔底德陷阱」這個概念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Allisin,統計人類近500年歷史,一共有16對老大老二矛盾,其中12對即75%的機率爆發了戰爭)。但當下形勢,美國應有估計這並非上策,風險及代價均大。然而次佳政策又如何?這就要從戰術角度來觀察了。
美國著名智庫蘭德(RAND)公司去年發表一份報告:《想一想那難以想像戰爭》,該報告指出,為了打消或至少拖慢中國崛起的勢頭,捨戰爭手段之外,美國可以採取的就是以一切手段來制衡中國,目的就在於誘發中國內部的各種緊張與矛盾,如金融風險、房市泡沫、社會矛盾等,最終導致政治危機。報告還指出,美國也可以考慮在不觸發全面戰爭的前提下,在中國周邊製造一些局部性、區域性的軍事衝突,目的也同樣是在誘發中國內部的矛盾與危機,瓦解或至少削弱中國對美國霸權地位的挑戰與威脅。
以上分析如果成立,貿易戰會如何打、打到什麼地步,各方損失衝擊如何,恐怕猶是小事,更該關注的是,過去幾十年讓東亞得以和平發展的大環境是否將「穩中有變」,企業界宜乎謹慎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