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爭霸 八力大比拚

2018-11-14  經濟日報社論

近一年來,中美雙方在歷經了貿易、科技、投資、朝鮮、台海、南海、印太等不同領域的頻繁交手之後,年底前似乎出現了一些緩和的氣氛。本月底,兩國元首可望在阿根廷的G20峰會上碰頭,並在會後餐敘。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日前在新加坡出席首屆「彭博創新經濟論壇」時釋放出積極信號,表示「中方願與美方就雙方關切問題展開磋商,推動經貿問題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同時參加論壇的前國務卿季辛吉也表示,對中美兩國能夠避免根本性的衝突,感覺十分樂觀。

 

中美雙方元首可望在G20峰會上會面。美聯社資料照
中美雙方元首可望在G20峰會上會面。美聯社資料照
 

為因應世界金融海嘯、成立於2008年底的G20峰會,現在愈看愈像是一個「G2」峰會了,真正主角就是中、美兩強。但令人關注與擔心的是,新世紀的兩強,似乎正在展開一場激烈的全球霸權之爭。

就美國而言,堅持非做老大,這有三個角度的觀察:一、心態上,美國做世界老大已超過百年,幾代美國人自懂事開始就知道美國是老大,而且永遠是老大;二、歷史上,美國打敗過所有會挑戰他老大地位的眾老二;三、現實上,美國的霸權地位建立在一個不可撼動、不可挑釁的氣勢之上,萬一這個氣勢狀態維持不了,霸權地位有所動搖,甚至連老二、老三都未必做得成。所以,美國非做老大不可。

就中國而言,或許出乎意料,也會堅持一定要做老大。同樣是三個角度的觀察:一、心態上,在歷史長河中,中國長期均位居世界前沿、甚至第一,所以有所謂「偉大復興」的概念;二、歷史上,長居第一的中國卻在1840年之後步入了長達100多年的衰退期,直到1979年改革開放迄今40年的回升,既是崛起,又是復興。

第三,現實上,由於中國不做老大已久,暫時習慣了不做老大,很願意安分地做了老二,可是中國很快就會發現,想要安分地做個老二也未必做得成,因為美國非把這個新老二打下去,打到絲毫不具備任何挑戰美國的可能為止,是以中國最終只有一種選擇,非得力爭做上老大不可。

既然美國與中國都堅持非做老大不可,就必須想方設法把對方往死裡打,但又不允許採取相互毀滅的核戰手段,可以預見這一場新世紀的中美霸權之爭,將在所有領域全面展開,雙方互見優劣。

這些中美爭霸領域,首先是「經濟力」,主要指標國內生產毛額(GDP),雙方差距快速縮小,2030年前後,美國將被中國超越;當然,中國的人均GDP要趕上美國,需要更久時間。其次是「工業力」,美國煩惱產業空洞化,但重點尖端領域仍領先群倫;中國優勢則在於門類齊全,體系完整,全球獨一無二。

還有「科技力」,無疑美國優勢明顯,但中國追趕勢頭也猛,在關鍵領域如5G、AI、超級計算機競爭激烈,量子科技則已超美。專利取得及科學論文,雙方不相上下;大學畢業生約一半(每年400萬人)為STEM(理工科),遠超美國。「貨幣力」是指美元做為國際貨幣,無疑獨領風騷,惟人民幣國際化也已起步。

軍事力」方面,全球範圍,美國領先,但在中國家門口的西太平洋,美國的「介入」能力已遭到中國「反介入」能力的強大挑戰。此外,軍備產業與軍事科技,中美差距快速縮小。「政治力」是指國家治理能力,美國一貫表現卓越,但近年來所謂「美國模式」已曝露諸多問題。中國摸著石頭過河,問題自不在少,需要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

其他還包括「戰略力」,美國重返亞太,劍指中國,中國以「一帶一路」及亞投行衝出包圍;另中國在南海吹填造島,根本顛覆了中國海疆原本戰略態勢。至於「全球治理能力」,美國的絕對優勢正在出現巨大變化,中國或將在重建公平合理的全球秩序方面提出主張與建議。

最後,在各種較力之外,也不排除台灣做為美國與中國博弈的最大籌碼,或是做為棋子,或成為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