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從G20到G2
2018-11-28 經濟日報社論20國集團(G20)峰會月底在阿根廷登場,G20一向呼籲抵制貿易保護主義,但倫敦金融時報(FT)取得的峰會公報草案卻未見「反保護主義」措辭,改採比往年更加和緩的語調。無論峰會公報最終文字表述為何,此等現象多少折射了美中之間暗中的角力,對照前不久舉行的APEC峰會,也罕見地沒有共同宣言的異常現象,加上美中官員在WTO會議上爆發口角衝突,更明顯地反映了當前美中關係非比尋常的微妙與複雜。
其實,此一現象並非無脈理可尋。回顧十年前G20峰會成立的背景,已可預見到美中兩強勢將在不同的場域進行各種形式的博弈。2008年的9月15日,華爾街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突然宣布破產,引爆了世紀金融海嘯。當時的G7束手無策,可是國內生產毛額(GDP)已位居全球第三的中國又一再婉拒加入G7,於是才不著痕跡地把一個由20國財長組成的「財20」升格為G20峰會,三個月後正式運作。從一開始,G20的權力結構或話語權,就掌握在原本G7中的老大美國及2010年即成為全球老二的中國手中。
這種「形為G20,實為G2」的本質,很快就被著名的戰略家布里辛斯基點出。美國總統歐巴馬2009年上台未久,布里辛斯基就提出了「G2」概念,可惜並未受到各方重視,反而被有意無意地漠視。美國似乎完全未做好中國已是老二並將與老大進行博弈的心理準備;中國也一再抗拒與排斥「G2」概念,認為是一種「捧殺」中國的設計。其實,「G2」概念無非就是一種客觀的全球兩強之間博弈關係的描述。在某種意義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2013年上任後向美國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本質上即為一種「G2」概念,只是歐巴馬八年任內始終未正面回應中國此一善意訴求,換來的反而是一招強過一招、所謂「重返亞太」及「亞太再平衡」的遏華戰略。
2017年1月,歐巴馬下台,川普上任。川普2017年年底及2018年年初,分別在兩個報告中點名了中國及俄羅斯為「修正主義強權」(意為要修正一貫以來由美國主導建立的國際秩序),並指出對美國安全的最大威脅已非恐怖主義及恐怖組織,而是來自於修正主義強權對美國的挑戰。也因此川普針對中國的言行,都採取了遠比歐巴馬任內更強硬的遏華戰略。類似在APEC峰會及WTO會議中雙方的過招應屬「文場」,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還將會看到「武場」。
武場將會出現什麼場景?連另一位著名的戰略家、曾經力促美中化敵為友及最終正式建交的季辛吉,也開始憂心美中關係。日前,他在新加坡舉行的一項論壇,以及稍後應邀赴北京與中國領導人會晤、在接受訪問時都指出,他並不認為中國與美國都有意願去啟動戰爭,因為雙方都知道會有災難性的後果,但歷史上並非所有的危機都是惡意所造成的,美中雙方都應向對方表明自己的戰略意圖。季辛吉又說,美中關係回不到川普以前的情況了,因為兩國的變化都很快,尤其是中國。關鍵是要努力去找出共存之道,去發展出一種新的範式,他並呼籲雙方,絕不能讓對抗持續升級。
要避免武場,就得設法讓矛盾能在文場中獲得緩解,也因此G20峰會時的川習會備受關注。從一開始,兩國領導人會不會相會、兩人會晤時雙方與會者還有誰、將談什麼主題、是否舉行聯合記者會,乃至發表一個共同聲明或文件?都成為各方焦點。
十年前技巧式地掩護中國進入G20,十年來確實如季辛吉的感慨,美中的變化都很快,尤其是中國,這意味著原本G20內的權力板塊必然有所鬆動或位移,在G20會程中的川習會折射出來的就是新權力板塊的浮現。甫去世的布里辛斯基如地下有知,目睹G20中「G2」終於浮出,想必相當自豪十年前的遠見,只不知他看這樣的「G2」,會不會也有著像季辛吉一般的憂慮。